新聞資訊
6月5日上午,意昂3平台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演講廳裏座無虛席。九院黨委書記沈國芳、邱蔚六院士、九院終身教授周曾同、交大意昂3社長李芳與80多名即將步入救死扶傷一線的醫學生代表開了一場特殊的讀書會,他們談論焦點是交大的新書《攜死而生——當離去不可避免》(以下簡稱《攜死而生》)。
原定一個半小時的讀書會因為嘉賓的妙語連珠和醫學生代表的熱烈發言而延長了近一個小時,大家反映,這是一本讓專家學者業內人士看出思考的書,更是一本讓普通人看出哲理、有所感悟的書。用88歲邱蔚六院士的話說,“攜死而生”翻譯得非常好,比直譯“談論死亡”傳神得多,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更有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積極的生活中去,擴展生命的維度,他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讀讀。
九院黨委書記沈國芳把當日主題定為“學思踐悟——《攜死而生——當離去不可避免》讀書會”。他在致詞中談到,死亡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忌諱之一。交大意昂3出版的《攜死而生》主旨與特魯多的墓誌銘不約而同地詮釋了醫者的使命“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蘊含著醫學人文的深厚內涵,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交大意昂3社長李芳為現場醫學畢業生代表送上了80本書,並祝賀他們即將走上救死扶傷的工作一線。她表示,醫學生作為日後醫護事業的生力軍,在畢業季能再次接受生命觀和死亡觀的教育,無疑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這也是對本次活動主題“學思踐悟”的最好體現。在分享書背後的故事時,李芳社長談到耶魯大學給新生開設了“死亡”公開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以便他們更有勇氣地投入到生活中去(live a full life);《攜死而生》以男女郵件交流的形式,把沉重的話題娓娓道來,讓“死亡”的冰冷帶上了親情和友情的溫度。而本書對於死亡面對的諸多問題,沒有給出具體答案,但一直力求給讀者指引。李芳指出,讀本書的目的,在於生出一些勇氣和智慧,不僅能得到免於恐懼的從容,更能以“攜死而生”的理念去面對人生種種必然選擇。
參加過唐山大地震的邱蔚六院士,在過去88年的人生歷程裏有太多的感悟。作為醫者,又是一名長者,他對大家說,千萬不要輕易講出“game over”這個詞:“人生難不難?難。死能不能避免?不能。能不能不努力?不能。再多的風雨,也要去面對,沒到最後一刻,不能輕易‘放棄治療’啊。”邱院士希望大家通過讀這本書,樹立正確的生死觀,真正做到“攜死而生,彰顯生命倫理意義”。
“人生就像坐火車,總會到達終點站”、“要學會生,先理解死”、“已經有312人永遠地離開了我的朋友圈,我在努力適應新環境”72歲的九院終身教授周曾同段子頻出,用輕松的語調闡述講述了他的生死觀。在讀書會前,周教授把《攜
死而生》整本讀了一遍,意昂3部分還用紅筆作了標註。他寄語現場朋友,醫生不僅僅是醫生,生死更不僅僅是醫學問題而是哲學問題,不妨把《攜死而生》當成一本“人生之書”,心懷“向死而生,向善而行”,方成精彩人生。
在互動交流部分,3位醫學生代表分享了對生命和醫學的的理解以及患者面對疾病時的態度和故事。11級臨床醫學八年製的張省同學坦言:“今天收獲很大。通過嘉賓的講述,引導我們讀書並從中受益。願我們醫者能從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中尋找到安身立命的本事、找到快樂的源泉、找到人生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
讀書會在掌聲與全場大合影中結束。主辦方九院與交大意昂3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度合作,策劃出版更多相關的圖書,為“健康中國”盡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