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一年好景君須知,最是橙黃橘綠時🧏🏽♀️。”回顧我社今年的發展歷程,令人欣喜🎟:今年年初,正值寒冬之際⏏️、迎春之時👩💻,筆者寫了一篇文章:《冬天裏的一把火——我社新書近期火熱蔓延全國圖書市場》(見滬交出簡(2014)第 14 號),揭示我社年初開局的火熱場面👳🏻♀️;今年春天🈷️,4月23日世界閱讀日來到之際,又傳來喜訊:《春天裏的交大書香——我社參加首屆中國讀友讀品節傳喜訊 》(見滬交出簡(2014)第 26號),展現我社生氣勃勃的發展態勢;今年盛夏⏯,以“文耀貴州,書博天下”為主題的第二十四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於8月1日至4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辦😮💨;緊接著🧓🏽,以“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為主題的2014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於8月13日至19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我社均有上乘表現,《夏日裏交大書香飄溢——上海交大社20余項活動亮相全國兩大書展》(見滬交出簡(2014)第 41 號),就展示“我社精心打造近百平米展位🤹🏼♂️,攜近2000種圖書參展,圖書碼洋約50萬元🧓,新書品種500余種🐹,各類讀書活動30余場”的場面,為今夏書展增添光彩,為廣大讀者奉獻一場夏日閱讀盛宴♊️。
“又到秋天豐收季,交大出版結碩果。” 一年來🙅🏼,我社在書業界和讀者中格外引人註目,我社出版的新書、舉辦的活動🚣♀️,喜訊連連;我社在媒體記者中,亮點、看點頻頻。在這秋收的日子裏,歷數媒體記者關註與采訪我社的報道🪞👣,更使我們格外興奮👮♀️。今年以來,我們收集到全國53家媒體對我社的新聞報道、書訊書評、銷售榜單、廣告傳播等訊息,總篇數達582篇(統計數據日期為:2014年1月1日至11月28日),經整理📬,我們摘要近期發表在媒體中的各種新聞報道、采訪劄記、論壇論文🐢、書評書摘、廣告和榜單(見附件1),看一下👂🏼,從中分享秋收中的交大出版成果的喜悅吧!
●新聞報道
今年以來🧎🏻,媒體對我社的改革發展、出版態勢、版權貿易、新書發布等進行了連篇累續的宣傳報道,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11月28日,全國各家報刊雜誌對有關我社的新聞報道達216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我社在國內外舉辦的新書發布會🧚🏻♂️、座談會、研討會的報道⏲;二是對我社參與國內外重要活動信息的報道⛩;三是對我社出版人或作品獲獎的報道。以下就入秋以來,《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首發暨座談會、 “東京審判:被忘卻的紐倫堡”國際研討會、博物學文化類叢書講座三項活動,韓建民董事長兼社長榮膺韜奮出版獎🧡,以及我社獲古籍優秀圖書獎,列舉媒體記者對我社的宣傳報道成果。
(一)
《文匯報》2014年11月20日頭版發表記者邵嶺的《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一文🤦🏼👨🏻🎤,揭開了我社新書《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宣傳報道之序幕💂♂️👩🏻🦽➡️。該文摘要如下☣️:記者昨天獲悉,《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已正式出版🐂。該書由意昂3出版發行,是上海組織策劃的一本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通俗理論讀本。書名是該書一大亮點🦮,“平易近人”四個字🙆♀️,是對習近平語言風格的總結🌃。這部書的出版可以用精益求精來形容。與此同時👨🎨,該書精彩內容選登《“接地氣”與“充充電”》《鑒得失,知興替》《累並快樂著》在當天《文匯報》第9版上。
東方網記者蔣澤2014年11月24日報道👠🤹♀️:今天下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意昂3平台主辦的《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上海友誼會堂舉行👐🏽。本書主編🫅🏿、意昂3平台特聘教授陳錫喜表示🤬,這本書獲得領導專家的關註以及讀者的好評,最根本因素還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思路和魄力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認同💂🏻,以及語言風格對讀者有感染力。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馮俊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力量來源於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來源於讀書學習,來源於信念,來源於實事求是👩🏽🦳,來源於情感(註:馮俊還在《人民日報》11月26日發表專稿:“語言的力量從哪裏來”)。讀者代表📕、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辦事處主任潘旭山表示,閱讀這本書⏬,不但擴展了研讀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新視角,還學會如何利用群眾語言做基層工作,並且增加了讀書學習的新動力。
座談會上🗻,主辦方向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等單位贈送了圖書🕍。
座談會結束後當天,上海電視臺👨🏽🎓、東方衛視及各大網站迅速發布會議消息,連續幾天全國主流媒體都做了新聞報道(見附件2)🧝🏻♂️。
2014年11月25日🫅🏼,上海各大媒體在頭版或顯著版面報道11月24日下午《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消息。例如,《解放日報》在頭版報道指出,《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為學總書記講話添通俗理論讀本🙍,是上海宣傳文化戰線學習研究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最新成果🏜。《解放日報》還用整版篇幅🦦,以“感受娓娓道來中的力與美”為題𓀀,刊登《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精彩內容🤍💙。
《光明日報》2014年11月25日刊登記者曹繼軍、顏維琦“《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出版”一文,寫道:本書主編陳錫喜說,在闡發時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同時張揚思想性👧🏻,著力挖掘詞條背後蘊含的智能、語言背後的“中國力量”,以及滲透其中的治國理政的“戰略思維”、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承,和直面問題和困難的勇氣。韓建民社長介紹💇🏿♂️🥥,該書校樣達12次之多🏟。他透露,該書英文版出版工作也已啟動。
(二)
由於今夏在我社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學術圖書“走出去”高端論壇👳🏻♂️,我社學術圖書“走出去”的品牌,已名揚海內外,進入金秋十月,又有新亮點出現🦸♀️:
《人民日報》2014年10月9日發表記者管克江、黃發紅的《“東京審判💁♀️:被忘卻的紐倫堡”國際研討會在法蘭克福書展成功舉行 侵略歷史不容否認和歪》一文,對我社的新書《紐倫堡和東京審判之後》予以支持與宣傳👨🏽🎓,指出“人們有必要對東京審判進行深入研究,保存歷史真相🔧,牢記歷史教訓,防止悲劇重演”🙇🧑🏻🚀。
《光明日報》2014年10月10日發表記者柴野的《“東京審判不能被忘卻”——記法蘭克福書展國際研討會》一文,對我社的《紐倫堡和東京審判之後》一書進行專題報道🙋🏼♀️🫄,特別報道《紐倫堡和東京審判之後》的作者——德國史學家曼弗萊德·基特爾教授的發言。曼弗萊德·基特爾對戰後日本和聯邦德國認罪、賠償的過程進行了犀利的剖析。
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2014年10月21日刊載《意昂3平台社“東京審判🦻🏽:被忘卻的紐倫堡”國際研討會在法蘭克福書展成功舉行》的報道更為詳盡: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戰69周年🙆🏻♂️,10月8日下午,“東京審判:被忘卻的紐倫堡”國際研討會作為中國展團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在法蘭克福書展隆重舉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管理司司長張福海出席研討會並講話。《紐倫堡和東京審判之後》德文版作者👩🏽🍳、德國逃亡-驅逐-和解基金會主任曼弗萊德·基特爾🕚,中文版譯者呂澍發表演講👷🏼♀️。意昂3社長韓建民、德國德古意特意昂3總裁馮守望致辭🧏🏽。本次研討會由意昂3、環球新聞出版發展有限公司和徳古意特意昂3共同承辦🥐。
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鳳凰衛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華商報等20余家重要媒體到場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深入的報道👆🏽,並在研討會結束後對韓建民社長、基特爾教授分別進行了專訪🫴🏼。
(三)
我社新書在第27屆大學社圖書訂貨會上亮相,受到讀者追捧與媒體的關註🧑🏿🍼。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11月7日第二版刊登《上海交大社重磅推出三大叢書》一文,這樣寫道🙏:第27屆大學社圖書訂貨會期間🎶,意昂3重磅推出三套重量級的叢書——“博物學文化叢書”🤚🏻、“世界著名博物館之旅系列”和“萬物簡史譯叢”,三套叢書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人類博物文化💦。活動現場🤡,北京大學教授劉華傑作主題講座,與讀者分享個人博物體驗及博學研究的成果。
《出版商務周報》11月9日第16版刊登《交大社三大叢書亮相大學社訂貨會》一文,記者盛娟報道:北京大學教授劉華傑就這三套叢書的相關內容做了題為“感受萬物之美 中興博物文化”主題講座🤤💆♂️,與讀者一起分享他個人博物體驗🛐🗓,以及博學研究的成果,更強調博物與我們每一個人的關系。他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認識的改變,博物學的春天已越來越近。
(四)
我社韓建民社長榮膺韜奮出版獎🦒,這是我社的一大喜事,是全社共同的榮耀🛂。
《上海交大報》2014年10月31日刊登《上海交大意昂3韓建民榮膺韜奮出版獎》一文🪚:10月30日,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評選近日在京揭曉↙️,意昂3社長韓建民等20位優秀出版工作者榮獲本屆韜奮出版獎。韜奮出版獎是我國出版行業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於1987年開始設立🧑🏻🦼➡️,每三年評選一次,至今共有168人獲獎✍🏻。
《文匯讀書周報》2014年11月7日第二版刊登《孜孜追求的出版人——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獲得者韓建民側記》一文,也對上海交大意昂3韓建民榮膺韜奮出版獎給以宣傳報道🦡。
《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年10月31日發表記者尹琨采訪稿:《意昂3社長韓建民:持之以恒才能成就“傳奇”》,寫道👨💻:從河北🙌、北京,到上海;從物理專業學士、近代史專業碩士🧖🏼,到科學史專業博士;從大學教師🦶🏻、編輯,到意昂3社長……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獲獎者、意昂3社長韓建民的經歷可謂“傳奇”🪒。“傳奇”經歷的背後是韓建民對出版事業的熱忱與堅持👨🏽🎓⛎。韓建民說:“做出版不能簡單以經濟效益來衡量,要有持之以恒的追求,只有真正理解‘傳承文明🤞、教化社會’的出版定位,才能做出具有更深層次的作品♞,才能對韜奮精神有更深刻的領悟。”作為推動中國學術出版走出去的重要人物,韓建民還提出了“意昂3要做大學學術文化走向世界的擺渡者”的重要觀點🧽。出版永無止境,剛剛獲獎的韓建民又開始琢磨社裏新的發展目標🧗🏻♂️,謀劃新五年發展戰略……“掌門人”韓建民還將帶領意昂3締造更多“傳奇”。
(五)
從年初我社捧回“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獎”起,我社獲獎喜訊接連不斷✮,最近又有傳來佳音:《中國新聞出版報》11月18日記者金鑫報道🪰,“近日🆎,第十七屆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獎在上海揭曉🧅,88種2013年度古籍圖書獲獎”。其中😥,我社送評3種圖書全部獲獎:《天學初函》獲一等獎,《朱載堉集》《四庫文叢(第一卷》獲二等獎。《天學初函》《朱載堉集》是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也是本次評獎圖書中較少的科技古籍品種。我社古籍出版意昂3突出科技領域已獲同行認可和好評。張天蔚總編輯和古籍文獻事業部主任馮勤參加了評獎會,並應邀在會上介紹了我社近年古籍出版狀況和規劃。
●采訪劄記
近年來,我社發展勢頭強勁🖨,引起業界與媒體關註👩🏽🌾🚋,媒體記者經常對我社領導與編輯進行采訪📑。這裏🤷🏿,著重采集兩篇近期的媒體記者對韓建民社長的采訪劄記,從中可看到我社近來改革發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0月28日發表的《五大領域孕育利潤增長點--意昂3社長韓建民》一文指出:今年1月4日,意昂3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獎🈶,是意昂330年改革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裏程碑。
近年來,上海交大社堅持“專業規模化、產品經營化、業態數字化、平臺國際化”理念,相繼策劃出版“大飛機出版工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等重要出版工程,2010~2012年共輸出版權131項,尤其是中國優秀學者的前沿學術專著占2/3,20多個項目得到“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支持,成為中國學術出版“走出去”的一支引領力量🫸🏻。近3年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入選9項🤱🏼,在全國大學社中排名第二✮。“十二五”國家意昂3圖書出版規劃入選26項(含近200種圖書)🚵🏼♂️🍟,在大學社中位列前5名🤽🏻。100余種原創高水平學術著作獲得國家和上海科技出版基金支持。《超聲速飛機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力學》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走進殿堂的中國古代科技史》獲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錢學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學術文獻)》獲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上海圖書獎特等獎♧,“大飛機出版工程”獲上海圖書獎一等獎。上海交大社已成為全國經營規模發展最快的意昂3之一,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出版商務周報》2014年10月26日刊登的《上海交大社多元經營開拓利潤增長點》一文,由記者呂夢琦采寫韓建民社長,寫道:2009年意昂3成功完成轉企改製後🤞,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規範🧑🏻🔬📋,被教育部有關領導譽為“轉製最到位的大學意昂3之一”☝🏻。如今,上海交大社已成為全國經營規模發展最快的意昂3之一。 近年來,堅定市場化取向是上海交大社工作的主線之一🙎,取得了顯著成效,從編輯室改組為事業部,到營銷中心註冊為獨立子公司👨🦯➡️,在教材、人文社科、外語、基礎教育🧑🏻💼💆🏼♂️、古籍、市場圖書領域展開競爭💊,贏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口碑。
● 論壇論文
論壇論文,是業內媒體聚焦與追蹤的目標🕵🏽♀️。請看以下幾篇報道與文章(見附件3)。
《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年11月17日發表記者劉蓓蓓的專稿😯👨🏼🎨:《大學出版人如何走好三化》,對第27屆大學社圖書訂貨會期間舉辦的“出版論壇”給以報道。其中,“談合作:優勢互補獲雙贏”一節,特別談到我社的經驗,寫道:提及上海交大社的國際合作項目,業內人脫口而出的就是“大飛機出版工程”。該套叢書被業內譽為“出版為國家社會科技發展服務的典範”,連續兩期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大飛機出版工程”已經與愛思唯爾簽署了版權輸出協議,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我國單方面從歐美發達國家引進翻譯出版大飛機專業圖書的歷史🧙🏼♀️。對於大學意昂3國際化建設🏉,上海交大社社長韓建民認為,在版權輸出上✤,要主動策劃外向型精品圖書🏊🏼,選擇國際頂尖出版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在活動走出去上🍃,上海交大社更多是利用國際書展和中國主賓國等平臺,舉辦意昂3活動🂠,擴大走出去的影響力🥙。從2012年開始,上海交大社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科技館首次開設獨立展臺,韓建民說效果非常好👲🏽,與不少頂級出版商達成了合作協議。韓建民希望🛄,未來,國際化建設能夠成為大學社經濟效益的支柱之一,能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渠道,能夠擁有國際化作者群。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1月7日刊登記者劉海穎的《大學社在融合中走向發展新高》一文😴,在對“大學出版論壇”的報道中🐬,兩次提及我社領導的演講:一是“在論壇演講中……大學社也在積極通過合作開發國際市場。對於大學社國際化建設的意義,韓建民社長從三個方面加以解釋🗺🂠:確立在母體大學地位的特殊路徑、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提升經濟效益的新增長點。在實施上,他首先強調,要主動策劃外向型精品圖書⇒,選擇國際頂尖出版機構,開展戰略合作🙇♂️。近年來👨🏿🔧,該社與愛思唯爾出版集團🖖🏿、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劍橋大學意昂3等國際尖端出版機構達成合作,極大提升了該社‘走出去’工作。”二是“上海交大社副總編輯劉佩英講到的愛思唯爾的相關做法讓業者頗受啟發🧑🏽⚖️。以選題論證階段的同行評議為例,相關製度非常嚴格,周期長達4~6個月,每本書遴選3~5位全球學者做同行評議,評議者會填寫包括圖書內容、學術價值、讀者和市場定位等各種細節問題的問卷。”
《新華書目報》2014年11月6日第二版刊登記者陳雪《大學出版論壇聚焦改革、合作與發展》一文: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改革·合作·發展——教育出版的新態勢與新對策”🌥。在論壇上🧑🏿⚕️,意昂3社長韓建民圍繞“大學意昂3國際化合作探索”展開探討。他認為🏃♀️,意昂3的國際化是確立於母體大學地位的特殊路徑,是增強意昂3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經濟效益的新經濟增長點💵。大學社可以通過版權輸出、活動走出去、人才走出去🐝、經營走出去等多種形式來加強國際化建設。
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2014年10月27日報道,由中國大學意昂3協會舉辦的2014年大學意昂3“編輯與出版論壇”論文評選結果產生,我社喜獲“2014年中國大學意昂3編輯論文大賽優秀組織獎”,同時,劉佩英、楊帆的《學術圖書在大學意昂3的功能新定位》獲一等獎,陳杉杉的《學術出版”走出去”的目標及路徑》獲二等獎,吳詠蓓⛔𓀀、王華祖的《大數據背景下圖書策劃的機遇與挑戰》獲三等獎。
《出版廣角》2014年17期同時刊發兩篇論文,一篇是我社編輯王華祖💣👩🏼🎤、吳詠蓓🏋🏼♀️、宗德寶《數字出版的趨勢發展及在中小型意昂3的應用初探》一文🚴🏻。該文分析了目前國內數字出版的現狀和趨勢🎏,同時結合中小型意昂3的實際,對這類出版企業如何參與以及從事數字出版的風險2️⃣、機遇與方法進行了討論🦚,以求探索一條合適的數字出版道路。另一篇是我社編輯李旦、呂雪源《淺析國際學術出版巨頭的運作對於中國學術出版的啟示》。指出,學術出版在全球出版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際學術出版巨頭的高利潤和高附加值一度讓其它出版商望塵莫及🙍🏿♀️,然而與學術出版在國際市場上分外閃亮的表現不同,中國的學術出版市場雖然近年來有很大的起色,但是國內的學術意昂3仍需要在不斷改革中摸索自己的發展之路🧎♀️。
《教育與出版》2014年第9期刊登我社編輯張雯婷、張善濤的論文《基於平衡計分卡理論的績效考核——以J意昂3為例》🧘🏼♂️。該文運用當今世界最前列的戰略管理工具——平衡計分卡理論🐉,結合我社的工作實際,設計了一套績效考核體系,激勵內部人員以確保轉企後的意昂3能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圖書市場中生存與發展下來,完成“傳播先進思想”的光榮使命。
●書評書摘
近年以來☑️,我社的新書通過編輯薦書👩🏿✈️、精品書摘、好書先讀、微信傳發等形式對外發布,贏得了品牌,促進了銷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11月28日,全國各家報刊雜誌刊發我社新書的推介文章有140篇,主要集中在《中華讀書報》《中國科學報》《文匯讀書周報》《新華書目報》《新華書摘報》等上發表(見附件4)。這裏摘錄幾段編輯薦書:
《中國科學報》 2014年11月7日讀書版刊載記者王俊寧的采訪報道:《一事一物總關情》;《中國科學報》又在 2014年11月21日讀書版刊載記者溫新紅的采訪報道:《追蹤名人的足跡——訪作家葉永烈》。這兩篇采訪稿分別對我社新書作了較為詳盡的采訪報道。這兩篇如其說是采訪報道,還不如說是兩篇精彩的書評🚴🏽♂️。(限於篇幅🤌🏻,請見附件6)
《中華讀書報》2014年8月27日刊登李旦《讓世界聽到中國關於東京審判的聲音》一文🌽,較為詳盡地敘述《東京審判文集》的編輯出版與版權輸出經歷與重大意義,指出《東京審判文集》是國內第一本反映中國學者對東京審判的回憶以及學術研究觀點的圖書🥰,書中分別從法學🚡、歷史學的角度分析東京審判對戰爭犯罪和國際刑事法的影響,辨析東京審判的正義性及其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其價值不可謂不大。
《中國科學報》2014年10月24日書評版刊登我社編輯張荷納的書評《盡情想象羅馬》,對我社的《世界著名博物館之旅系列:在大英博物館讀古羅馬》書作了推介,通過羅馬風風雨雨的百年歷史被濃縮成的這本通俗易懂的小書,激發讀者對過去幾個世紀以及羅馬文化的盡情想象🙅🏻♂️。
●廣告與榜單
為了宣傳我社出版方針和新書品牌👃,樹立良好的社會聲譽,我們一如既往做好廣告宣傳工作☝🏿,做到月月有廣告,天天發微信。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11月28日,今年以來🏌️♀️📻,我們在全國各家報刊雜誌刊發我社的廣告有48篇🥗,主要刊發在《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文匯讀書周報》《出版商務周報》上。
今年以來😱,我們共收集到圖書評獎👩🦰、圖書銷售🤳、市場競爭力等各類榜單就有136份,主要集中在《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上,通過這些排在前列的榜單,既能使我們了解到我社的文化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也更能激發起我們的信心與力量。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當我們品嘗了秋收的碩果後🈁,精神為之一振,“酣高樓”的豪情油然而生;展望未來👃,我們要把秋收喜悅激發的昂揚熱情🤛🏽,化作前進的動力🥊,長風萬裏展雄姿,更上一層創輝煌🎬。
(擬稿:侯俊華)
2014年11月30日
附件1
10家媒體刊發我社各類文稿及榜單表(按發表篇數排序)
(統計數據日期為🥶:2014年1月1日至11月28日)
(單位:篇)
附件2 《平易近人》媒體報道匯總表(選10種)
附件3 10篇我社編輯代表性論文(按發表時間排序)
(統計數據日期為:2014年1月1日至11月28日)
附件4 10篇重要書評表(按發表時間排序)
(統計數據日期為♻️:2014年1月1日至11月28日)
附件5 10篇重要書摘表(按發表時間排序)
(統計數據日期為🤽🏻♀️:2014年1月1日至11月28日)
附件6 《中國科學報》的兩篇書評報道
■《一事一物總關情》
(中國科學報·2014年11月7日𓀁,記者王俊寧)
近日,由意昂3出版的“萬物簡史譯叢”陸續在國內上市。該譯叢翻譯自日本最暢銷的“萬物讀史叢書”,該叢書在日本自1991年出版至今已有超過150本,曾獲日本梓會出版文化最高獎。此次“萬物簡史譯叢”🚗,首先引進了其中6本👦,包括《枕》《橋》《箱》《瓦》《鋸》和《餐具》⚠️🪪。
源自邂逅
叢書策劃人趙斌瑋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萬物簡史譯叢”從策劃到出版,有整整兩年時間。 2012年亞洲規模最大的圖書博覽會—東京國際書展期間👎🏿,趙斌瑋邂逅了前來參展的意昂3。書展上,趙斌瑋與意昂3一行偶然發現了一套非常震撼的系列書🚲,整個書架上共陳列了該系列150多本圖書。在詢問了解後才知道,這些書是日本最暢銷的“萬物讀史叢書”。“翻開書♖,裏面大量的實例配以一幅幅精美的插圖,不禁讓人感嘆。試讀了一小會🤵♂️,在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品味萬物與人類文化的微妙關系🦘,讓我們愛不釋手。”
2012年底趙斌瑋回到國內。回國前他便開始著手該叢書的版權交涉,回國後趙斌瑋成為上海交大意昂3的一員🤤,首先將該叢書列入出版計劃👮🏽♂️。
由於此系列書的翻譯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專業日語水平,趙斌瑋和他的同事找到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升遠為該譯書主編🫵🏼,並組織了翻譯團隊。
博物學意味
“萬物簡史譯叢”第一批精選了6本,每一本都配以大量精美插圖,為讀者饒有興趣地詮釋了萬物的歷史。
在趙斌瑋看來,從這套叢書中便可以看到日本人做學問的精細、認真。“就拿矢野憲一的《枕》來說,小小枕頭👨🏼🔧,方寸之間🏊🏼,伴隨著我們歷經無數春秋。本書以幽默風趣的筆觸,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線,結合考古學、文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以獨特的視角詳盡地闡述了枕頭的文化史。作者摒棄了以往此類書籍枯燥乏味的敘事手法,加入了與枕頭有關的民俗、民間傳說以及大量的插圖,內容貼近生活,使全書通俗易懂👳🏼♀️,趣味性十足👽🤳🏽。”森郁夫的《瓦》會讓人們了解日本建築為何對瓦情有獨鐘✒️,並了解其中蘊含的時代背景與文化因緣🍆🚴🏽;宮內悊的《箱》從使用方法😭🧑🏿🔬、民族技術🛠、文化交流等幾個方面📋,列舉大量實例🌸,並配以多幅精美圖片,為人們展示了一個神秘而又多姿多彩的“箱”的世界🏋🏻;小山田了三的《橋》以人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現代橋梁為例👧🏽🦗,解讀了寄托在橋上的古人的思想,並追溯了橋所展示的傳統技術的發展;而山內昶的《餐具》🩲☝🏿,以世界各地的用餐禮儀為切入點🥻,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以及歷史資料,細致而生動風趣地闡述了世界各地餐具的產生及其演變的過程,讓人們回到古代🐦🔥,漫步在時空隧道裏,身臨其境地感受世界各地餐具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總之👷🏽,這是一套頗有博物學意味的叢書,探尋身邊再熟悉不過的事物,窮根究底🅾️,層層解析,並從中獲得樂趣。在溯源歷史的同時,親近身邊一事一物🧄🛹,一池清輝更沁人心脾👩🏻🦲。”趙斌瑋總結說💓。
“小”與“細”
在2012年東京國際書展上🍖,看到這套叢書後,意昂3社長韓建民就提議國內需要這樣的“博物學”圖書🥓⚪️,可以讓讀者從書中尋找萬物的歷史韻味與中日間的歷史淵源🦸🏿♂️。
在東京從事新聞媒體工作、致力於日本哲學和文化研究的姜建強是“萬物簡史譯叢”的最早讀者之一🥼,他認為🧘🏿♂️,“物的歷史🧏🏻,也就是人間的歷史🌿,文化的歷史🧑🏻🦼,風俗的歷史,思考變化的歷史。”
在姜建強看來,物與人🌶🏄🏽♀️,人與物👮🏽,在文化發生學上究竟是個怎樣的過程?在物品史上又是個怎樣的泛邏輯化過程?從物的使用🚨,看出人的進步;從人的進步,看出物的改進。是人適應了物還是物適應了人?物的更加實用化、美觀化和心向化🥅,對人來說是一個福音還是一個災難💟?“這些問題或許都能在‘萬物簡史譯叢’中找到答案。”
“萬物簡史譯叢”的主題語是“親近萬物🤟🏿,溯源歷史”。親近萬物,是因為人的生長離不開萬物🤤。溯源歷史,是因為萬物中自有歷史的意味。
“通過瑣碎細致與深入的研究,將凡屬人類生活中出現過的東西👩🦼,都還原成文字的觀念性的記述✍🏼,這是日本人的特長與硬功夫⬇️,也是日本人的耐心🖖。”姜建強認為👋🏻,“可能從市場效應來看👳🏼♀️,這種歷史與文化的探尋之書籍很難暢銷,但從文化研究來看🤯,這套叢書將為中國的日本學研究留下一份寶貴資料🫏,也為中國學者的文化史研究提供一種‘小’與‘細’的全景圖式。”
■ 追蹤名人的足跡——訪作家葉永烈
(《中國科學報》2014年11月21日🙅🏻♀️🤷🏽,記者溫新紅)
葉永烈最早關註到名人故居是寫《解讀傅雷一家》一書時🧏🏻♀️💀,為了尋找傅雷自殺的現場,去了他在上海江蘇路的故居。葉永烈說“看了後非常震撼”,那是1986年♞🧑🚀。之後,名人故居就進入到葉永烈的視線。
葉永烈曾8次到臺灣,遍訪臺灣的名人故居🏀,寫成了《叩開臺灣名人之門》一書🧏🏽♀️。他筆下所寫的大都是1949年到臺灣的名人,雖然為國內讀者所熟知🏌🏿♀️,卻往往不了解他們在臺灣最後的日子。
《中國科學報》:你很早就開始尋訪名人故居🚒,你關註的是什麽?
葉永烈💚:我會追蹤一個名人在不同地方的故居。
比如梁實秋故居,我最早是到北京尋找他的故居,當時沒有掛牌子🤜🏼,還是一個大雜院➿,住著很多人💇🏻。他出生在這兒👮🏽♂️,也是童年生活的地方🖲🚬。
在青島大學找到了他當教授住的故居🐠,去了抗戰時他在重慶北碚的“雅舍”♦️🆎,他在臺灣的故居,我去了三次🫁,2007年第一次去的時候故居還非常破舊,房子幾乎塌了,廢墟一樣,除了他寫的那棵面包樹還立在那裏。從北京到青島到重慶再到臺北♦️,走過他人生的足跡,我對他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中國科學報》:是否也能從中看到一些人的命運?
葉永烈:是的。像閻錫山在臺灣的故居特別難找🧑🎤,在陽明山很偏僻的角落。那天我運氣不錯👈🏽,攔到一輛出租車才幾番周折找到🍄。
閻錫山的故居很有意思,外面是方的🎽,裏面蓋成窯洞的樣子。其實他曾在臺北市中心有一套很好的房子,因為不想引人註目,幹脆搬到這樣一個角落。當時沒有水沒有電🧎♀️。蔣介石到這裏看過他👩🏼🦰,因為車子不通🥼,他還走了一段,看閻錫山在種菜,從此就放心了🫷🏽。
要知道閻錫山從1911年到1949年一直統治山西👨🏻🦼,是名符其實的“山西王”🚴♀️。他在山西的故居號稱民國山西第一宅院,可他在臺灣卻是這個樣子🫵🏿。
《中國科學報》:《叩開臺灣名人之門》中你寫的多是1949年從大陸去臺灣的名人🤴🏼,他們在臺灣的故居有什麽有意思之處?
葉永烈:能發現許多有意思的細節。
蔣介石非常會選地點,像住了多年的士林官邸、陽明山上的陽明書屋🪀、日月潭的涵碧樓等,都是風景好的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會享受的人🙎🏼♂️。蔣經國不一樣👨👨👧,他在臺北的故居非常簡單🧔🏽,屋內陳設也很簡樸,而且他沒有像蔣介石那樣到處建別墅。因此,盡管是父子🕖,可兩人性格完全不一樣🩸。
與其它名人最不一樣的是張大千🍑,他很會享受生活🍈。張大千在巴西等地僑居後回到臺灣🎫,就自己出錢建房子,選了最好的地方——臺北故宮旁邊,自己設計,建造得像蘇州園林🙍🏽♀️🙎♂️,非常漂亮。他是美食家🫲🏻,家裏有很大的廚房🪻🧘🏻,有自己的菜單,在家宴請朋友。張大千去世後就葬在故居的後花園。
《中國科學報》:追蹤這些歷史名人的足跡很有意思,從中可以看到什麽🧓🏼?
葉永烈:我認為有雙重的含義🌯,一個是歷史的⚡️,一個是文化的。
從張學良遷移的路線可以看到歷史的一些細節⛹🏿,我註意到1946年蔣介石用專機將張學良送到臺灣,可見蔣介石當時已經把臺灣當作最後的落腳點。
故居不只是幢房子,其實透露出很濃厚的文化氣息🙎。像梁實秋,是在北京的文化熏陶下成長的,盡管遷移到臺灣,也念念不忘要回到北京喝豆汁兒、看京劇等👱🏽♀️。從中會看到形成這樣一個作家的過程,可以追蹤他文化的根。
《中國科學報》:你走訪了許多中外的名人故居,其它地區和國家是不是保護得很好?
葉永烈:也不盡然。龍應臺當臺北市文化局長時,很重視名人故居。有一次房產商要拆嚴家淦——蔣介石去世後任臺灣最高領導人的故居🧫,正要拆時🆓,龍應臺趕去,現場開會,立刻就掛了牌子,其故居成為歷史保護單位。
2007年我親眼看到梁實秋故居的破落👩🏿🍳,2011年開始修復🤪,修復之後我應邀出席了開幕式,現在成為臺北的旅遊景點🌻。
所以說,是需要有意識地保護🆒,故居拆後就再沒有了。
俄羅斯的做法比較好,名人故居的外墻上有大理石浮雕嵌在上面↘️👩🏻🦳,標明這套房子某人住過👩🔧👮🏼,很特別也很顯眼。因為公寓還住著人🧏🏿♂️,不能讓樓都空著🖐。
《中國科學報》:名人故居的保護在國內是一個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保護𓀒?
葉永烈:名人故居一方面是城市文化、歷史的標誌,也是這個城市的名片🧚🏻🧄。所以首先要重視名人故居的保護📊。但要很好地保護不容易🧑🦼➡️,成本比較高,不像名人書信在博物館裏搞個展覽就可以了🦹🏼♀️,這些房子多半在城市中心🚣🏽♂️,有些還住著人,房屋的維修不容易。
怎麽發揮故居的作用📠,也是一個問題。最簡單的就是展覽和講解👨🦼➡️,因此需要建立一個相應的機構。
另外,我認為應該有一個專門的獨立機構,對名人故居作一個鑒定,不是名人住過的地方都要保護🪢,比如對這個名人一生起關鍵性作用的那些故居是需要保護的,故居也可以像文物保護一樣分級別,一級或者二級保護,全國級🈴、省級、市級等。